2018年12月14日 星期五

中馬情意結的北馬媳婦



🐩14.12.2018❣️狗年❣️十一月初八🐩

每次,重看回這篇,那股思念的熱流,依舊會讓我熱淚盈眶😢。離開家🏠,才發現家🏠多好。

小時候,恨不得遠走高飛🦅; 長大後,尤其嫁了人,是歸心似箭。🔙

異鄉🏘️再好,也不如家鄉🏠萬分之一的好。
最後一篇稿都登完了,又是努力寫稿✍️的時候。💪💪💪

«中马情意结的北马媳妇»

嫁来北马好几年,成了典型足不出户的家庭主妇后,连邻居也不常打招呼。而一次在公园带孩子遛达,才认识同一条街的邻居。

那天,她传来简讯,问我要不要吃福建面。我立刻答说要。等着她拿来时,脑海里满是黑噜噜福建面,香喷喷的画面,心里异常想念,嘴更是馋得慌。

直到我看到她捧来的红色福建面,让我一阵错愕,宛若时差转不过来的恍惚,这才察觉自己是身在北马。

小心翼翼掩饰着心里波涛汹涌的巨变情绪,笑靥如花地感谢她的有心。这碗自制的福建面,暖暖融化着感觉在异乡生活的我。

至今,我都很少去叫福建面来吃。怕吃进嘴里,食不知味,更想念中马的黑福建面。后来,我才找到它的踪影,变身为吉隆坡炒面,典型的南橘北枳。当然,精髓自不能与中马福建面相比。

亚叁叻沙和中马的咖哩叻沙,也完全是两回事。包括我叫过的卤面,捧来时,定睛一看,常常是傻眼望着老公。老公则是一副明明叫了食物,怎么还不吃的模样,完全不懂他老婆有口难言。

宁愿叫不熟悉的北马食,也不叫熟悉的中马食物。这正是我的怪癖,没有人明白我掩藏着的许多小心思。

为了怕孩子断根,我也和两个女儿说着中马的福建话。既然外面吃不到,我鼓起勇气自己来。一双连煎蛋都煎烂,不沾阳春水的双手,开始在面粉里打滚。

我最爱的面粉糕、馒头、包子、奇脚龟(客家喜粄)、薯粉根等等,那些我妈之前做给我们吃的,我都去跟老妈学回来。

老一派的做法,所有材料都是大概,全凭自己经验的累积。每每放下电话后,我则是瞎子摸象般,自我摸索去做。后来,有了其他朋友的食谱,才慢慢揣摩出记忆中的味道。

我心里异常清楚,即使味道不如她的万分之一,外形也没有她的完美。可我,纯粹想留住妈妈的味道,好像妈妈也在身边陪着我,在异乡过生活。

我妹曾叫我把老妈的手艺都学起来。当时,厨房白痴的自己当笑话看。直到偶尔做糕点回去,给她一些吃,她说我做得好吃时,才发现,原来,我也遗传她的一点点天分。

依旧,还无法把异乡当家乡来过日子。哪怕,表面上装得多么地适应,唯独内心不时蹦出的想念,生活中许多的习惯,出卖了自己。

我用一种中马的生活方式,在北马过生活。坚持不被环境所改变,也许是怕所有习惯都入乡随俗后,届时,我连这一丝丝的想念,也会随着消失殆尽。

所以,我说自己真的是一头顽固的蛮牛。

刊登於二零一八年十二月十四日的星洲日報«星雲»

星雲連結:
http://www.sinchew.com.my/node/1821304/海角-‧-中马情意结的北马媳妇




2018年11月29日 星期四

不做文化浮萍的孩子



🐩29.11.2018❣️狗年❣️十月廿二🐩

我堅持,不為現在的自己,為的是,妳們能記住自己的根。

張吉安說得對: 總要有人在不合時宜的時代,做不合時宜的事情。

我是福建人,嫁了個客家老公,我愛我的方言。這就是我堅持到底的原因,哪怕給所有人認為我是頑固不靈的媽媽。

«不做文化浮萍的孩子»

“ 为什么妳跟孩子说福建话,那么奇怪的?为什么不说华语和英语啊?”
不只一次,身边朋友听我跟两个女儿用福建话沟通时,都会杀出这些问题。

我不禁莞尔,这不是最自然的沟通语言吗?为何变成是奇怪的事呢?

常常听着身边的小孩,都以华语或英语在沟通时,心里头总是涌现一股难以言喻的失落。

宛如站在时代大海的面前,望着海浪把脚下文化流沙卷走的惶恐。我们就只能这样在原地感叹文化的消失徒伤悲,坐视不理了么?

我也曾经尝试跟留在家乡,给父母照顾的侄儿用福建话沟通。毕竟,那是难得的福建话环境。

最终,父母依然因小孩上学,需要懂华语的缘故,转而对小瓜说华语。当时,心里是有丝丝遗憾。

也许是内心里,那种文化人的坚持在作祟。我总希望能为孩子留住文化的根。而留住根,就从最初的语言开始。

皆因,我深知方言,不仅仅是一种长辈和晚辈的沟通桥梁,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。

妹妹曾說的一句話,特別深烙在心底。因為方便,我們把傳統文化都方便掉了。那種痛,又在心底蔓延了。

為了要跟上时代的脚步,我们也典当了文化的根。好与坏,各有不同的诠释。理想和现实的拉锯战,一定是理想俯首认输吗?

而养儿育女后,却意外逼出我心底深处的蛮牛。

所以,我成了大部分人眼中的异类。哺乳、说方言、给孩子进行BLW辅食方式、生病时候选择自然疗法等等,没有一样,是跟家里的传统方式走。

简直就像是个为了反而反,离经叛道的顽童般,坚持走一条属于自己育儿路。

家婆曾说,以前媳妇嫁来,都必需入乡随俗,学婆家的方言。成了客家媳妇的我,也叫家公跟两个女儿说客家话。

每当她们用客家话跟家公聊天时,看得出他喜形于色,甚是欢喜。客家话不大灵光的老公,就跟家婆一样和孩子说华语。

就这样,三种语言在同一個屋簷下,和諧地在空气中流窜着。家婆还笑说,早知一开始就跟她们说广东话。

庆幸两个女儿都没有语言混淆的问题。加上我这妈,除了文字上的洁癖,我更是语言洁癖。尽量还原,不渗入任何语言。

因此,她们一岁多会正式对话后,已懂对什么人用什么语言。无论在婆家娘家,长辈皆无须特地迁就她们转换语言跑道。

每每看到这样的画面,总会觉得特别温馨又欣慰。我的坚持,终于结出两个硕果来。唯独可惜的是,客家话依旧无法说得很流利。

我们都知道传承的重要,但是真正选择去执行,并持之以恒走到最后的,却没有多少个。我虽不懂,将来两个女儿是否继续走语言传承的这条路,我只知道能传一代是一代。

于是,我明白了捡海星孩子,把海星丢回海,能救一个是一个的心态,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心情。

没有了语言文化的根,亦宛如浮萍,随波逐流,寻不回来时路。更遑论去认识每种方言里的谚语、歇后语等,都是祖先生活累积的智慧领悟,遗留着昔日的生活轨迹。

刊登於二零一八年十一月廿九日星洲日報«星雲»版

#我堅持不為現在為將來孩子記住自己的根

2018年11月22日 星期四

假性尊重

🐩22.11.2018❣️狗年❣️十月十五🐩

每每,等待文章刊出時,總會有些許焦慮和不確定感。等到出來了,那顆大石才會穩妥妥跌落地面。

11月徵文 | 我的矛盾 : 假性尊重📜

矛盾,在面对选择时,总会探出头来搅局。往往,在我对孩子的教养上,特别明显。

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,我试着很多东西给她们自己去做选择。

例如,给大女儿选衣服。当她选出的,我觉得不漂亮时,我又会告诉她,这样不美啦,我们再选过。

在她一直选裙穿,抗议穿裤不美时,我却说裤子也要穿,不然一直穿来穿去那几件。裤子很可怜,没人穿它等等理由,加以阻止。

常常都说,要尊重孩子的选择。可是,又担心给她们牵着鼻子走。

同样情况,也发生在我和先生之间。我常怨他不肯给我意见。当他给了看法后,我又反唇相讥,指出那背后我的种种顾虑。

先生过后都会沉默以对。有一次他说,其实妳不是询问我的意见,妳心中早有答案。不过是想多个人赞同妳的想法而已。所以,妳喜欢就好。

有专家曾说,给人做选择时,请给出自己本身能接受的选择。这样才能达到双赢的真尊重。别在选择里,有自己不喜欢的选择。因为在别人选出自己不喜欢的选择时,我们又去尝试说服对方接受,这就是所谓的假性尊重。

矛与盾之战,仿佛没有结束的一天。每天,我就是在它们之间,努力寻找一个平衡点。

#角文出街
#我是來自海腳的海角

2018年10月5日 星期五

孩子教會我的事


🐩5.10.2018❣️狗年❣️八月廿六🐩

那天,是在好友的推薦下,聽了敏明的節目。當中,確實給了我不少的感觸和領悟,才有了這篇文章✍️📜。

謝謝生命中的兩位女皇👭,也是我的小老師👩‍🏫,提醒著我,忙碌中,不忘停下腳步👣👣,與她們👭一起共賞身邊的風景🏞️。

«孩子教会我的事»


下过雨的天空,即使空气干净许多,却依然有不少乌云笼罩着。太阳努力在乌云缝隙里,发出微弱的阳光。

站在底下,享受着久违的温暖。这几天的天空,宛若阴晴不定的忧郁小生,总是嚎啕大哭,不肯给太阳出来玩耍。

身边的大女儿叫着说: 妈妈,快来看,蜗牛不知又要去哪儿玩了?

然后,我们仨就蹲在花盆边,像个显微镜,仔细看着蜗牛是如何从壳里钻出来爬行、吃叶子等等。

"妈妈,蜗牛的壳那么小,大了怎样办呢?"

" 大了它会找大一点的壳来住哦。"

一个问题衍生出更多的小问题,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,正是我遗失已久的坚持。

那天,朋友介绍我听电台里的育儿教养方式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说,不是每次都是我们在教孩子,而其实,也是孩子让我们重新再经历一次人生,教我们重新认识这个世界。

我们多久没有好好欣赏身边的一切,哪怕是一片叶子,一份最初的美好和感动。

大女儿会在吃面过程中,开心对我说,妈妈,妳看面变M、变e、变蛇、变三、变C、变S了。单是一条面条,在她好奇的眼中,立刻成了变幻无穷的魔术。

"妈妈,阿嬷跟你拿东西,要跟她说谢谢。"
大女儿在旁提醒着。方想起,我都没有对妈妈说谢谢的习惯。

甚至,在写字的过程里,亦是孩子给我重新接触笔划,方察觉原来很多字的笔划,我都写错了。

孩子让我知道,妳不需要跟别人比多好多强多美,只要妳做的都是我眼中最好最强最美。因为,这是妳做给我们的,也是妳陪着我们一起做的成品。

陪伴,是最长情的告白。不只是用在情人身上,孩子亦然。他们的快乐,比大人纯粹许多。

所有大人觉得无趣的东西,因为有爸爸妈妈陪伴着一起看,一起玩,就是最快乐的一天。

孩子也提醒我,保持初心的美好。心中有乐园,眼里所见都会变得欢乐无比。这才是珍贵的初心。

就像在天空努力求露脸的太阳,让我们在冷飕飕的空气里,还能享有丝丝温暖,也是一种值得微笑的美好。

2018年9月19日 星期三

燃燒吧!夢想的火鳥!

图片取自网络
国庆日那天,和老公孩子,再次踏入那间充满艺术人文气息的温暖餐厅。这是几个月前,意外发现的惊喜。

每次来,都因为小女儿的闹腾,到最后总是狼狈的离开。有一次,温文儒雅的老板,更是拿出不同图案的魔术方块,帮忙我安抚闹着睡觉的她,让我们能匆忙吃完自己的午餐,免去我几许的尴尬。

而这天,店里其实没有多少位顾客。难得两个女儿都安静各自吃着自己的午餐。我才有多些机会好好去欣赏老板用心的摆设。再点多一份饭后甜点,细咀慢嚼中,继续欣赏老板的心思。所以,我就像是个在挖宝藏的好奇宝宝,陆陆续续在不同角落,挖出许多小惊喜。

小小的纸条本,是老板给顾客们接小说来用;特意设计的杂志,有他想要传达的思想;琳琅满目的书籍,让人可以恣意纵身在浩瀚书海里,不愿起来。

那些古早玩意、世界各角落搜集回来的纪念品等等;都在等待店里的旅人去发掘它们的存在。黑板上的激励名句和提问,不时打入心底。那股属于文青的魂,也在冰山底下呼唤着我。

我因老板的心思而感动,也为五年来,失去的自己而难过不已。五味杂陈的感觉,再也压抑不住,翻腾得厉害。

霎时间,脑海里再次响起陶晶莹说的:“当你没有自己了,其实很难过,真的很难过。

我们女人有时候,把梦想先封起来,放在角落。”

心,隐隐作疼,泪如雨下。

婚前,期待走入婚姻,皆因嫁给了爱情。当两个女儿陆续出生后,曾经为文字燃烧灵魂的自己,在柴米油盐酱醋茶和育儿的冲击中,荡然无存。睁眼闭眼,都是孩子和丈夫的事。

当时看到陶晶莹的那段话,激动得难以言喻。到底,我把自己过成了什么样子?没有文字的滋润,我就只是个忙碌的全职妈妈。心情很多时候,是在多愁善感里徘徊游荡。哪怕很多时候,灵感突然驾到,都会因为孩子的吵闹,瞬间消失无踪。

我替自己难过,却也明瞭,这终究是自己的选择,怨不得也恨不得。即使,心里万千的不甘心,更怕想起昔日自由自在的过去。毕竟生活里,总有许多不得不妥协的现实。多少坚持,也因此而夭折在残酷的现实巨轮里。

谁还能永远保持少女情怀总是诗的阶段,继续过着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日子?偏偏,我这个傻子,却依然相信在文字世界里,我仍旧可以假装,自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海角。

唯独此时此刻,我才是我,不是人家的太太和妈妈。

如今,我只想用尽全力对自己呐喊:燃烧吧!梦想的火鸟!

刊登于二零一八年九月十九日«星洲日报»«星云版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