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我想說

Every day One Sentence: If one hears bad music it is one's duty to drown it by one's conversation. 假如你聽到一段難聽的音樂,你有必要用大聲談話的音量來蓋過它。~英國作家 王爾德(摘自施宇
顯示具有 戲中有悟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戲中有悟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

美好與醜惡並存的世界

🐖12.12.2019🐷己亥年拾壹月拾柒🐷星期肆🐖

<美好與醜惡並存的世界>

<冰雪奇緣二>這部卡通電影看了快兩個星期,一直想寫電影觀後感,卻總是沒能抽出時間。那股衝動,從最初的擴大、發酵,逐漸有淡化的跡象,正如心中慾望,沒去實行即會沉沒,等待下一次的起風。

因為想全程好好感受,我都叫外子去服侍兩個瓜,帶她們去廁所什麼的。😂

冰雪奇緣二帶給我的感觸,遠比第一集來得深刻。在這趟尋找往昔的過程裡,不少細節都深深觸動著我。或許,應該說符合我正在做的事。

每個人都有過去,她們的過去由一段傳說展開。傳說裡的古老歌曲,變成是一種不勝其擾的呼喚,呼喚著幸福生活在城堡的女王,是時候該去找它了。揭開過去的真相,城堡才能看見未來的樣子。

這時,我想到的是,內心深處也常常有聲音在慫恿我說,去寫吧,把腦袋裡的想法都寫出來,不管好壞,先寫出來才打算。反覆在想同樣事情,反倒令新鮮感驟失,沒有慾望想寫了。

當然,電影要表達的是另一回事。艾沙女王要去尋找的是她的來歷,那是她的使命,歌聲也只有她能聽到。掀開過去,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得住那些痛。可她仍然勇敢地去做了,如此才會真正完整地、無懼地、展現完整的自己,釋放獨特的才華。

這過後換來的後果,自是她必須承擔的。所以她和妹妹安娜展開了尋找過去的旅程。她們找到了森林,當中的四大元素火、水、土和風,各有各的威力。

當這四個都各自現出原形時,也藏有編劇的微妙安排。比如可愛的小火龍,讓我想起自己的孩子。小傢伙乖的時候,真是太可愛了。一旦貪玩到處點火時,那蔓延開來的災難,常常燎原到我無法控制。因為我不是艾沙女王,反而是風,讓火更猛烈。

還有那巨大的土人,象徵著的是我們踏著的土地與高山,都堅硬無比,破壞力也是巨大的。

水馬的變幻無常,艾沙幾經波折仍是去馴服,並讓它成為自己的得力助手,合作無間。

風兒帶來的樂趣,宛如個頑童。但強風掀起的威力,更非人類所能抵擋的。

森林,彷彿都適合藏秘密。幾個人從相聚到分離獨自面對,都是在說著人生。無論你再多熱愛團體的生活,有些事,都必須是妳自己去承擔與尋找。過程裡的喜怒哀樂,各有不同感受。

艾沙在得到所有元素的集合後,髮型也做出改變。從漂亮的辮子(束縛)到完全釋放,都是一種巧妙貼心的安排。包括以冰帶出水的記憶,也完美無瑕貫穿兩集的銜接。

艾沙女王在掀開陰謀的那一刻凍住,我一直想不明白用意在哪?直到看見以量老師的分析才恍然大悟,越接近真相時,你越會恐懼,包括給許多感覺困住,不一定還有勇氣繼續向前。

這時候,就需要旁人的幫助。安娜看似非常需要姐姐,害怕獨自面對。但她仍是勇敢地往前走,專注在這一步,做下一件對的事 於是,她們勇敢扭轉了上一代的錯誤,拯救了森林與城堡。

大自然比我們更古老的存在著,也是共生共滅的。肆意的破壞,最終承受的,就是我們自己。地球容許我們在它身上胡作非為,為啥我們都不懂得珍惜?我想,電影裡古老的元素,並以人做為橋樑,正是有這份含義在。

另,為什麼兩集裡,艾莎女王都以單身姿態出現?我猜想,現在單身主義也在崛起,一個人也能獨自活得很有魄力和多姿多彩。雙宿雙棲並非每個人的最終選擇,也不是幸福的等號。每個人活著的方式,都值得我們尊重。

"脫離童話式的美好,卻又保留著童話的激勵元素。"這是我在寫給友人評論裡的總結。

一部好卡通片,留給我們的,不該衹是那些衍生的產品。我更喜歡是帶來激盪思考的副作用。

謝謝以量老師的觀後感,讓我一鼓作氣催生了這篇出來。🤣

#圖取自網絡
#美好與醜惡並存的世界
#冰雪奇緣二
#戲中有悟
#海角絮語
#海角小築
#貳零壹玖年諸事圓滿豐收年

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

見好就收

帶著哈欠連連的沉悶,看完最後一部的《哈利波特》。結論正如六歲小外甥在看完後說的一句話:“哈?這樣罷了?才打一場而已。”

這句話,在寧靜的戲院傳開,非常響亮。

昨晚,看著他送我的《哈利波特系列》,第二集《消失的密室》。不曉得是否已熟悉了劇情,重看時,也是看到快要會周公去。或許,電影和電視機給的效果差太遠所導致吧!

正如,上個星期和家人看的《變形金剛3》,亦有新不如舊的失望。當初,那麼狂熱追求的系列,而今不衹冷卻,還發現,許多人物名字漸漸消失在記憶裡。

人總有種貪心的追求吧?拍得好的電影,大部分都會有續集的出現。多少人,懂得見好就收的道理?當年,若《鐵達尼號》亦不斷追續集,那麼,它還會成為經典嗎?我衹是不明白,導演何以不懂得有些電影,點到即止,會更令人回味無窮。

@哈著欠看完哈利波特的海角@寫於貳零壹壹年柒月拾捌日@

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

誤打誤撞的《葉問 2》首映禮

這兩天,我都很幸運。

因爲,有人請我看電影。雖然,都是別人臨時放飛機,不過我不介意執二攤。

星期二,再看《初戀紅豆冰》。朋友問我,有沒有他說的感覺。我說,還是沒有。阿牛的拍攝手法,像在攝影多過拍電影。很多時候,都是放大人物,遮住了背景。而那些背景,我認爲最能喚起我昔日的記憶。

“沒關係啦,最重要你喜歡就好。”大家意見不同,不能就此定義電影的好壞。

昨晚,我去看《葉問 2》。而且,還是首映禮,真的是執到寶。

這場首映禮,是朋友弟弟的女友為男友安排的生日驚喜。她安排他的朋友都來看電影,然後在電影院和他說生日快樂。很特別的慶祝方式,至少,我覺得浪漫。

話題扯遠了,說回《葉問 2》。《葉問》首集我沒看,很多人都說很好看。我卻誤打誤撞看第二集。

我不喜歡看武打片,尤其觸目驚心的血淋淋畫面。看完出來,心裏就是不舒服,何必去花錢買難受。

《葉問 2》卻不同,鮮血畫面少,而且我喜歡裏面帶出的中國人精神。正如,葉問對他大弟子黃樑說:“阿樑,你是一個練武人才。你所追求的,是拳腳上的招式,而我想教你的是中國武術,裏面包含了中國人的精神,還有修養。貴在中和,不爭之爭。”

中國武術裏,包含了中和之道,學武術是把中華文化發揚光大,而不是去打架鬥狠,爭個你死我活的。

葉問從頭到尾都是穩扎穩打,不疾不徐的打詠春拳。儘管別人一再挑釁,他都沉著面對,全然不動氣。打人也好,刀口對自己,刀背對人,絕不置人於死地。

就算到了最後,他為洪師傅報仇,而猛打拳王,最後一拳,仍舊停在半空中,免他一死。那份寬容和泱泱大方的態度,令我非常欣賞。

説到洪金寳飾演的洪師傅,剛開始以爲他很霸道。後來,看見他身為老大的義氣和忍辱求全,不失為一位頂天立地的好漢。

裏頭有兩幕,我印象非常深刻。

“你覺得分勝負比較重要,還是同屋企人吃飯比較重要?”那是他們打算一決雌雄時,差點打到他兒子,葉問問洪師傅的話。

這句話,也無形瓦解他倆的敵意。

另一幕,則是他給拳王打到快倒地不起,仍堅持下去。他阻止葉問幫他,硬是上前迎戰。

“唔可以卑鬼佬看不起我地。為生活,我可以忍;但是有人侮辱中國武術就唔得。”孰可忍,孰不可忍。

逼人太甚的洋人,總算也自食其果。

幾乎每個在那年代出生的武打師,霍元甲、黃飛鴻等等,都會有一幕和洋人對打的戲碼,往往也是整部影片最精彩的精髓。

戲裏還有一位我喜歡的人物,葉問大弟子黃樑。黃曉明的演技尚算不錯,有時又有點喜劇效果,呵呵。。

挑戰賽結束後,葉問對所有洋人說:“這場勝負,唔是想證明中國武術比西洋拳優秀。而是我想說,人的地位,可以有高低之分,人格卻不應該有貴賤之分。由這一刻開始,我好希望大家可以學識怎樣去互相尊重。”

連我這位觀衆,都為他這番話喝彩,説得太好了!

劇終人散後,在電梯内,有位少年問朋友:《葉問 2》好看嗎?”

“你剛才不是有看嗎?”朋友反問回去。

“有啊!”

“有看還問我,都廢的。”朋友笑說。

“不是啦,可能我們有不同看法。”少年回答。

是的,不管多好看的電影,大家的看法都未必一樣。互相交流後,可能會得出不一樣的領悟。

對我而言,《葉問 2》絕對是部好作品。你們看完後,或許能來這裡交流交流!

@貳零壹零年肆月廿玖日@

2010年4月19日 星期一

我在紅豆冰裏嗅到古早味

我不是很常吃紅豆冰。並非排斥,而是向來少吃冰,連帶對有冰的飲料、甜品等,通通戒掉。

可是,我還是堅持去看《初戀紅豆冰》。說不出來,爲何自己那麽想看這套戲。雖然,常常本土電影帶給我一次又一次的失望,我仍然想給多一次機會,或許,真的能看到不一樣的東西。

所以,就算差點趕不及,我們還是成功看到這部電影。
整部片裏,充滿舊時回憶。這是阿牛導演想要營造的一個氛圍。

例如老人家用裝杯子的碟給孫子喝咖啡,是朋友和公公的回憶。玩bakuli,則是鄉下孩童童年的玩具。騎腳車,也是我仍在漁鄉時,僅有的交通工具。

片中,是男孩的童年遊戲為多。女孩子的跳繩、玩紙娃娃、跳格子等,並沒有出現。

當他們說著那些華語時,我其實在懷疑,大馬人真的這樣來説華語嗎?腔調似乎有點怪怪的。就如在看《大日子》,我也曾懷疑過這樣的問題。或許,是我不夠了解大馬人。

慚愧的是,除了某些片段,觸動我的昔日回憶外,我找不到其他能感動的部分。我喜歡上的,反倒是李心潔和阿牛經常說心事的湖;還有姓周橋的樸實無華。那天,海很青,天很藍,拍出來的畫面,很清晰。

每個人看電影,都有不同的理由,而我,就是期待電影能給我什麽啓示,雖然,失望為多。

我無法在電影裏,懷念我的初戀,皆因晚熟的我,初戀來得太遲。所以,劇終後,我能做的,是順道把追憶往昔的帶子按停。接下來,走出戲院,面對現實。

下次,我仍然會選擇去看本土電影的。衹因,我對本土電影還是抱著一線希望。我願它有天真的能製作出一部叫好叫座的電影,在國際電影界上發光發熱。

@貳零壹零年肆月拾捌日@

2010年3月13日 星期六

他的神話

有時候,東西是可以互相影響的,包括興趣。就像,我並不是一位熱衷於看電影的人。因爲我會覺得很浪費,不如看翻版更好。對於電影的要求,也不高。看完笑完,享受完電影情節離場就好。

最近,卻愛上看電影。而且,還是許多人覺得沉悶的歷史影片。

我對這位歷史人物的了解並不多。衹知他是萬人敬仰的學者,舉凡名句精華都能見到他的經典名句。知道他是推行禮儀教育、談儒家思想,是位大名鼎鼎的歷史巨星。

看了電影後,方知他原來曾是魯國宰相,不衹滿腹經書,推行禮儀,也懂得用兵法。他用機智,不費一兵一卒,救了魯君,還贏囘給齊囯奪走的汶上三城。

原本能夠一舉墜三城,拆掉三桓的實力,偏偏魯君的臨陣退縮,令他無法剷除惡勢力。當初,是他說要改變君不君,臣不臣的局面,最後,亦因他的膽怯,導致魯國走下坡。

當時,他、魯君還自我揶揄說:“孔子啊,孔子,有時你該學學你夫子老子的一句話,無爲,方能無不為。”

最終,因一塊故意誤傳的玉玦,而導致他離開祖國,在外流浪十多年。

“玉玦,代表訣別也。”第一次知道玉玦也有隱含此涵義。

半路時,他看見跪在沙地上的顔囘。他勸顔囘歸家享受榮華富貴,同時照顧妻小,可他偏偏不肯。

於是,忍不住崩潰的他,問了顔囘這句話:“你告訴我到底那裏做錯了?”

“夫子,您最錯的就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魯君身上。”顏囘的直言,宛如醍醐灌頂,令他大徹大悟。

此時,遠處沙塵滾滾,原來是一班弟子追趕而至,隨他流浪去。

知人善任的他,對每位弟子的性格都了如指掌,知道什麽人擔當什麽任務。正如子路要去打救衛國時,他反對無效後,就對子路這麽說:“凡非禮者,勿看、勿聼、無言、無動。”

怎知,正如他所料,子路戰死沙場,連臨終前,都牢記夫子的話,做官的,要衣冠整齊。所以,至死,都非得要戴上官帽,維護自己最後的尊嚴。

也因這部片,我才知道子路性格暴躁但武功好;冉求是位善於用兵的良將;顔囘愛書如命,終究亦因救書而亡。

他的博學多才,出口成章,確實令人敬佩。尤其對衛國夫人南子言語間的挑逗,仍能以禮一一反駁,是我該學的説話技巧。

有人說,這部片裏,很多情節都偏離了史實。我倒因爲這部片,對他的歷史略知一二,更對此歷史名人饒有情趣。

就如他在片尾所言:“世人因這本《春秋》而了解我,也因這本書而誤解我。”

不管是了解或誤解,若你是喜歡中國歷史的話,他可說是部好作品。 我說的是《孔子》!


@貳零壹零年叁月拾貳日@


2009年8月26日 星期三

打不完的戰

太多天沒寫部落格了,今晚重新落筆寫時,腦袋顯得淩亂不堪。寫了又刪,刪了又寫,斷斷續續地,無法成文。

其實,想寫那天和朋友看的一部動畫片。
不懂爲何,看了有許多感觸湧上心頭,翻騰得很厲害。零碎的回憶繞著腦袋不停打轉,一刻也不得休息。

尤其,看到老人背著他和妻子共同建立的家,想盡辦法抵達兩人的夢想之地。無論歷經什麽困難,都堅持背著它前往。那是死去妻子的心願,他要幫她圓夢。

當他終於完成心願,重新翻開妻子童年的“我的冒險日記”時,方發現從來沒去翻閲的後半部分,原來已填上許多照片。通通都是他們兩人結婚後的點點滴滴。

最後,妻子寫下“謝謝你給我的冒險之旅。”

那一刻,我有種想潸(shan 1) 然淚下流淚的衝動。老人一直以爲妻子的夢,就是能齊齊前去夢想之地,卻從來沒想過,妻子的夢想,早就實現。

他們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日子,不管怎樣,都不離不棄。她,無憾走完她的人生了。

腦海裏,霍然想起你們。曾幾何時,我們也一樣肩並肩,互相扶持往前走。大家知道彼此的優缺點,拉長補短彌補彼此的不足。一個眼神交流,就能意會。那是一點一滴累積的默契。

默契,在我離開後,隨著瓦解。

最近,似乎又有些活動再次將我們圈起來。冥冥中,所有的東西,都在向我預示些什麽,不着痕跡地撬開記憶中,那無法泯滅的夢。

還能嗎?那是我不斷問自己的問題。我的腳步,踟躕不前。

昨晚,五位好友,重新囘到老地點。嬉笑聲中,我感受到睽違許久的熟悉。像是囘到昔日歲月,一切都在,都沒變。

“我最感動的是今天妳肯出來。我不想因爲某些事而影響我們的友誼。”王坦誠的剖白,使我無法言語。

我所有賭氣的堅持,完全不見了。因爲,你們的感動,感動了我。這,正是我們常常強調的“用心”。用你的心去感受別人,方能感動到別人。

唉,終究栽在心軟的手段裏。接下來,我又要開始另一場戰。

怎麽我悠哉閑哉的日子,依舊遙遙無期?


2009年7月24日 星期五

遍地美食的致命誘惑


許久,沒再經歷追劇的刺激了。近來,調皮小孩臺推出的八點半黃金劇場《食客》,卻正中我的下懷。

看著廚師使出渾身解數的比賽,包括細心切割、用心裝飾、食材和料理的營養等。還有資深評審給予的評語及華麗畫面,簡直是我正在經歷著的真實寫照。

今天,其中一道是用紅參和人參做的烏雞。熟悉的烏雞,似曾相識的做法,令我很想馬上打電話和同事分享說:“喂,中醫藥膳也出現在韓國的料理裏咧。”

幸好,我只失去十秒的理智。否則,同事肯定覺得我莫名其妙。沒多久,我再繼續全神貫注於垂涎欲滴的美食前,無法自拔。

廣告時間,拿起副刊,唉,又是美食介紹?照片拍到那麽美干啥?我都快控制不到嘴裏洶湧澎湃的口水了。

接下來的日子,我都會與美食談段纏綿悱惻的戀愛。

明天,就是我們組別的最後一次比賽。星期一則是個人秀,生死皆靠自己,沒人能拔刀相助了,還要三分鐘的上臺講解。

藥膳書翻了又翻,食譜一改再改,唯恐自己遺漏了什麽。越是要求專業,我們這些學生的壓力,相對地更大。

大家都以爲我扮豬吃老虎,隱藏實力,準備去中國。事實上,我對入選,真的沒多大渴望。所以,認真的程度,亦沒去到百分百。也許,是時間仍未到。倒是同事的認真,令我汗顔。

不只如此,明晚還有一餐海鮮大餐等著由我們三位分數最高者來宴請。

一波接一波的美食巨浪,正張牙舞爪向我湧來。開眼閉眼皆是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,致命的誘惑,怎不叫我抓狂呢?

真怕自己大開殺戒後,會換來體重直綫上升的代價。


日期~二零零九年七月廿三日
时间~晚上十一點十六分
地点~房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