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我想說

Every day One Sentence: If one hears bad music it is one's duty to drown it by one's conversation. 假如你聽到一段難聽的音樂,你有必要用大聲談話的音量來蓋過它。~英國作家 王爾德(摘自施宇

2019年5月13日 星期一

情緒勒索


🐖13.5.2019🐷己亥年肆月初玖🐷星期一🐖

現在,都陸續看回一些耽擱很久的書本,包括這本讀心理系堂妹借我的«情緒勒索»。

老實說,前面看的時候,有點昏昏欲睡,感覺就像描述太多關於什麼是情緒勒索者的情況。

超過一半,看到某些擊中心臟的字句,才漸漸精神抖擻看完。

"為了擺脫這個焦慮,我們更努力的去追求「客觀的成功」與「外在的肯定評價」,以此做為我們賴以為生的標準。因而,這樣的我們,時常會給外在評語左右著。

每一次的成功就是你對自己的標準,因此別人時常覺得你高標準、完美主義。你也發現,你時常被你的焦慮綁架,沒辦法停下來不要求自己。

你平常是都是怎樣對自己說話呢?

如果你發現,你對自己說的話,時常是挑剔、責怪、指責的語言,那麼,你很難相信自己夠好。"

這些句子,是說到心坎裡去。我若時常否定自我,這樣的自我價值低落,又如何向前克服困難呢?

我對自己的苛刻,又怎麼會對孩子和顏悅色呢?

通過許多舉例裡,我也發現到自己是情緒勒索者和被害者共存一身的。

那些有意無意存在內心深處的動作語言,不時會往外迸發,傷害著自己和身邊人。

尤其對孩子伴侶不時給予的要求、施壓、拼命說服對方的認同,亦是一種情緒勒索,給予他們無形的壓力。

我的焦慮,很多時候是因為在意別人的看法,自我懷疑太重了。努力做很多,是為了用客觀成功和外在評價,來做為賴以維生的標準。

當把所有權力交給別人,我這位屬於自己情緒界限的國王,等於是割地賠款,讓別人決定我的快樂與否。

人可以自省,但過度就變自責了。我為自己的情緒負責,卻不必為他人的情緒負責。

所以,重心點回歸自己,找回自己的感受,變得異常重要了。

每個人都得好好去感受自身內心面對每件事的心情轉折,才能看清自己,尊重自己的選擇和感受,別人才會尊重你。

改變,不可能180度轉變,卻可以是慢慢改著前進,一天比一天好。

重新面對自己的傷口,也許會很痛,痛過以後,卻是另一次的重生。

謝謝堂妹的介紹,謝謝這本好書,讓我更靠近自己多一點。

#看書如一面鏡幫助看透自己
#與書共舞
#貳零壹玖諸事圓滿豐收年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浪跡天涯撒緣分,途經海角印足跡。